“莉哥”被行政拘留:为何网红热衷“秀下限”?

[复制链接]
查看: 6244|回复: 0

426

主题

115

回帖

151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18
发表于 2018-10-15 09: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媒体报道,女主播“莉哥”因在直播过程中“戏谑”国歌,被行政拘留5日。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必经常关注直播类平台的人们都应该知道怎么回事儿,类似“触犯底线”的直播行为也不是头一次,短期来看,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从“直播”的兴起,到“直播”的生活化,这样的事情总会“隔三差五”的出现。
       无论是“侮辱英烈”,还是“戏谑国歌”;无论是“色诱引导”,还是“颠覆三观”,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跨越日常的情境摄入行为。这些行为本身没有直接的破坏力,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于“正确秩序”的认知和尊重,无论怎样,“坏影响”潜藏在欢乐之中,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就“网红的诞生”,好像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诙谐性”和“娱乐性”,尤其在直播盛行起来后,“网红”方面的研究都能成为一门显学。那些直播平台上的“小姐姐”和“小哥哥”,不是“长得好看”,就是“行为奇葩”,这种标配式的情境下,要想迅速突围,立马走红,就总有人“秀下限”。
      甚至,就行为学层面的观察,在看似成千上万人围观的“网红秀”中,真正的高手原来是“主播”,而非“笑掉大牙”,“评头论足”的吃瓜群众。过去,人们看“视屏”,基本上是播什么看什么,但是在“直播时代”,观众因手握“打赏权”,便可以要求主播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直播。
      于此,也就能理解,为何会发生“挪用公款”打赏主播的事情。很多人在生活中得不到基本的“掌控宣泄”,就希望在“半真实半虚拟”的世界里为王。所以,他(她)们挥金如土,谩骂连天。直观的感受,就好像他(她)们精神出现问题,但实际上这也只是一种心理浮躁的基本投射。
       因此,就“莉哥”类事件的发生,实际上并不是绝对性的偶然事件。如若说“愚蠢和无聊”,这应该是群体性的一种状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莉哥们”仅是一面镜子,将更多人的“下限”清晰的呈现在大众面前。所以,就“莉哥”事件,我们有必要具体的厘清网红“秀下限”的根源。
     其一:“迎合”和“利益”捆绑是“秀下限”的土壤。
     就事情的直接触发,肯定是“莉哥们”的问题。但是就普遍“秀下限”的形成,也在于受众市场的裹挟。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的父母也看直播,但主播并不是“小姐姐”和“小哥哥”,而是属于地域性的网红。依照我父亲的反馈,主播越是“粗俗”,热度就越高,主播越是一本正经,热度就衰减。
这种情况下,一些主播为获取利益,自然就选择迎合。所以,从整体直播生态看,“迎合”和“利益”确实是被捆绑的。很多人也许会说,低俗不低俗,这也是一种自由,不用过分强求。是的,这种看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们要知道,在直播的受众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判别能力,这种情况下,那些孩童和未成年难道就应该被无辜的影响吗?
       想必,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就“迎合”和“利益”来讲,一定要找到“好的迎合”和“好的利益”,否则“秀下限”必然就会被触发出来。这种“恶俗土壤”的形成可能比较快,但是净化起来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单方面惩治“莉哥们”只能是暂时的秩序井然,对于更长久的秩序维护,还需要提升人们的品味认知。
      其二:“低俗的自由”公共化,这是一种普遍性无知。
      在“其一”中我们已经提到“低俗的自由”,除却普遍意义上的“坏影响”,其实还有更为“苛刻的条件”。即便被认为是开放的西方社会,这种自由也是很受限制的。无论是政治层面的元素,还是个人层面的影响,都有很严格的限制。说到底,所谓的自由,是在不影响他(她)人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活动,而非是公共环境下的肆意释放。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些西方国家,公共场合下“粗口”都可能会被指控为“性骚扰”行为。这实际上,不是说“粗口”不能说,而是不能随便在公开场合下乱说。如果说,在家里吵架,可能就另当别论了。总而言之,就是“低俗的自由”可以有,但是必须关起门来,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才可以。
       只可惜,这种认知在国内并没有完全形成。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是匮乏的,无知的。所以,出现“莉哥”事件,并非是偶发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受众市场”和“直播者”的一次合谋。过去,人们强调“娱乐无极限”,但是不代表“娱乐无底线”。
      其三:“流量化”的价值认证体系是网红粗俗化的主要催化剂。
       社交媒体的兴盛,“流量”被称之为一种生产力。但是,当“流量化”成为一种价值认证体系时,这种“生产力”就会走向异化,变得不分是非。就目前来讲,网红的标签里,颜值,身材,基本上是主要标准,才艺,技能,知识等拔高因素,就相对弱一些。
       甚至,我们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一些“小姐姐”,“小哥哥”进行直播,而旁边的人流中,就有人拿着手机进行观看。当然,有的人只是将其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可有的人却认为“读书”不如“当网红”,因为有太多信息不对称告诉他(她)们“网红很挣钱”,“流量就是现金”。
     但真实的图景是这样吗?或许很多人想的简单了。如果说社交媒体真正能成为一种内容,并且能赋能商业,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一定价值输出。而这也就能理解,为何很多网红总是不长久,主要原因是缘于单一化价值(流量化)的判定,而非全面性的价值评估。所以,就网红而言,长的好看不是错,但要价值观健康,毕竟身处公共环境,总要约束自己,而非无边际释放。(搜狐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