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需要上"班"?教育工作者:大可不必

[复制链接]
查看: 9463|回复: 0

40

主题

6

回帖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64
发表于 2019-12-19 09: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这几天,广州不少幼升小的家长收到了小学的录取通知,和过去不同的是,家长们对于即将上学的孩子都抱有忐忑的心情,有的准备在暑假亲自辅导孩子,做好上学前的准备;有的准备暑假把孩子送去机构的“大班”进行学前培训。幼小衔接的孩子都需要“上班”学习么?对此,一位小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必要去上所谓的“幼小衔接班”,但对于个别有需要的孩子,家长可自行衡量和选择。

面试训练班:几节课培训孩子面试技巧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现在不少机构开始进行“幼小衔接”的报名宣传,类似“小学入学面谈训练班抢报开始”的广告四处可见。其实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面试大都以考察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礼仪为主。越秀区某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面试一般都不会问怪问题,孩子只要能和老师正常交流就可以了。

记者了解到,荔湾区一所小学的面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书包的整理能力和向孩子了解平日父母的陪伴情况。越秀区一所小学老师面试,学校出的题目是让孩子去抱一下陪着面试的父母,并对他们说一声“我爱妈妈(爸爸)”。

幼小衔接的面试班究竟教些什么?记者了解到,一般机构的面试课程都比较简单,几堂课程就完成了。一位给孩子报名参加面试培训的家长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和孩子都是外地户口,要在租住地附近的公办小学报名“借读”,但听说今年地段生多,学位紧张,很担心孩子面试表现不好失去就近借读的机会,所以才来机构报名培训的。

提醒:低年级培养好习惯至关重要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是小学学习中最少的、分量最轻的,这时候应该让孩子拥有自由的空间,等到关键时刻再抓一把也不迟。但是,到了三年级才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很多时候已经不再听家长的话了,这时候再下决心要紧跟孩子,往往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努力,还不见得有效。为什么会这样?

越秀区一位小学校长对记者说,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因为父母不重视,没有及时意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讲小话等表现,导致开学初期就出现不理想的结果,看到老师对优秀学生的表扬与称赞,孩子开始变得不自信,变得内向起来,而这种不自信一旦形成,将很难纠正。

她说,现在很多家长对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都有所认识,但也有部分家长还不够重视,错过了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争议:教孩子写作业,靠学校还是家庭?

记者了解到,不同的学校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没有达成共识。一位家长对记者说,这主要和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和风格有关。

记者了解到,在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学生在一年级上半学期是不用把作业带回家的,学校会安排老师把孩子留在学校,辅导他们完成作业,通过这样的训练,到一年级下半学期,孩子们大都能学会如何记录作业内容,并在父母帮助下完成作业,甚至少数孩子能独立完成作业。

现在读四年级的小郑同学,从二年级开始,就能自己查字典组词,默写词汇,完全不用依赖父母就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她父亲说,孩子是在学校完成这个习惯的养成的。

但记者也了解到,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会承担起这份教孩子如何写作业的工作,这时就需要父母在孩子一年级的关键时期承担起应有的陪伴责任,辅导孩子完成功课,并当好“家庭老师”,教会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家庭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场所,但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家长表示,送孩子去培训机构其实也是因为家里有个“熊孩子”,教起来太费劲了。有的家长则担心自己不够专业,就想“花钱买个轻松”。

农林下路小学校长吴琼建议父母,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不要拖拉,集中时间和效率快速完成作业。同时,要引导孩子把学和玩分开,好好学,开心玩。“家长也不要在孩子玩得尽兴的时候打断他,让他去学习,孩子带着情绪,肯定学不好。”吴琼提醒。

机构:幼小衔接课程重在激发兴趣

某培训机构的老师对记者说,幼小衔接班目前主要做两件事:一是从作息以及课程内容上提早介入,为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作准备;二是入学面试的短期培训。记者在该机构的招生广告里看到,对于小学面谈训练班,设计了许多内容:教学内容有语言表达+肢体感官能力、规律推理+听讲复述能力、分类游戏+阅读理解能力、图形游戏+造句训练能力、智力应用题+看图编故事能力、生活常识+危机处理+团队协作能力、一对一模拟面谈。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较大的机构都推出了“幼小衔接”类课程。据学而思广州分校老师介绍,孩子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孩子要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一下子适应。机构的课程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习惯、激发兴趣,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让孩子养成会思考、会分析的习惯。但她提醒家长,是否需要上“班”得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觉得有需要的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