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矛盾来,带着微笑走。”在我区,群众表达诉求、解决矛盾正迎来“省心模式”,不用多头跑、不用反复问,只要迈进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大门,就能享受“一站式”解纷服务。 近年来,我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工作导向,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不断探寻定分止争“密码”,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努力使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实体化建设,搭建“全覆盖”工作平台。场所“建起来”。目前区级综治中心占地8182平方米,已投入财政资金近2000万元,科学设置功能分区,引导受理区设立信访、劳动仲裁、调解、法律服务等12个综合服务窗口,多元化解区融合调解、仲裁、行政裁决、信访行政三级办理、法律服务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解纷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配备工作人员80余人,镇级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72人、专职调解员267名。资源“合起来”。区级层面实现网格中心、12345热线、信访接待中心、非诉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纪法信”联动中心、应急管理中心等14个部门融合办公,建立集信息汇聚、统一调度、实时研判、矛盾化解、督查考核“五位一体”的实战“综合体”,努力实现“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闭环式流转、全链条解决”。镇级中心推行“5+X”模式,整合综治、矛调、法服、信访、综合指挥调度五大资源和“X”个职能部门与社会资源,筑牢矛盾风险防范化解“主阵地”。 实战化运行,提升“全链条”管理水平。推进“一站式”办理。依托“一站式”平台,建立“受理、分派、处置、研判、考核、评价”六步流程,动态推进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推进镇村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融合办公,实现矛盾事项“一口受理、一体派单、一台运行、一单管理”。今年1—7月份全区三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诉求事项1万余件。创新“纪法+”联动机制。中心创新融入“纪法信”联动矛盾化解机制,统筹司法、农业农村等26个职能部门共同打造集联合接访、联合研判、联合交办、联合督导、联合处置为一体的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实体综合服务平台,设有党风政风监测点,从源头上减少矛盾风险隐患的发生。成立以来已联动化解纠纷240余件。 实效化提质,提升源头防范水平。深化网格治理。依托“综治+网格”工作模式,推进“红网强格”提质工程,探索基层网格功能性党支部试点工作,51名“丰小哥”受聘任流动网格员。推进“精网微格”提升工程,在城市小区、新农村集聚点、繁华商业区等人员较多、矛盾较集中的区域设立微网格服务站28个。推进“清网治格”提效工程,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今年上半年网格员上报平安稳定类事件2.08万余件,开展网格“一事一奖”共计143件次。深化“三零”建设。按照“点面结合、示范引领”的原则,组织区、镇两级公安、司法、应急、信访等条线力量290余人挂钩基层村(社区),结对推进。目前已累计建成85个“三零”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全区基层村(社区)累计排查整改公共安全隐患7200余处、处置治安问题300余件、排查化解矛盾风险5100余起。深化减负增效。结合镇(街)权责清单试点工作和基层减负要求,实行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动态调整制度,严格执行网格工作准入机制,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制定《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工作措施》,明确6个方面25条细化措施,确保网格工作聚焦矛盾排查化解等平安主责主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