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进被省命名为第二批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大中街道恒丰村,一条条平整的村道串联起田野与农房,清澈的河道旁是新打的护桩,新安装的路灯如卫士般伫立,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该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已完成2200米道路维修,2700米河道打桩,维修加固桥梁16座,新增路灯70盏,村民出行安全和便捷程度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崭新的村医务室和党员活动室,成为服务村民、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阵地。 人居环境整治是擦亮乡村底色的关键。该村已完成70户农村厕所改造,并统一购置分配150只垃圾桶,从“厕所革命”到垃圾治理,一系列务实举措有效解决了卫生健康、生活便利和乡村风貌提升等难题,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该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精准发力特色农业。全村种植柿子树300多亩,亩产达6000斤以上,亩产值4500元以上;发展大棚草莓15亩,亩产3000斤以上,年收入近30万元,甜蜜产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在做大特色农业的同时,该村更在“小”字上做足“大文章”,全村503户,平均每户有3-4分自留地。村集体鼓励农户利用庭院和自留地种植青菜、大蒜、小葱、菠菜等蔬菜,户平增收800元。积极利用十边隙地、家前屋后种植梨树、柿子树等经济林木,美化庭院,增加村民“绿色收入”。 探索“共富密码”,勇于改革实践。该村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村集体已成功流转土地近600亩,并对外发包,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收入,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村强民富的双赢。 优美的环境和兴旺的产业,离不开有效的治理。该村建立健全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组建由10名保洁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全面负责村庄清扫和垃圾清运。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其与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相结合,通过广播、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宣传引导,极大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科学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负责信息采集、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工作,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和高效化,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为持续“助民富、促村强”, 打造环境美、产业兴、治理优、百姓富的和美乡村,该村明确发展新路径。持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针对年龄较大、种田意愿不强的农户,今年已流转近200亩散田,由村集体统一发包,为集体增收3万多元。由村集体领办成立劳务公司,积极吸纳本村闲赋劳动力,目前已与周边家庭农场对接达成用工协议,可输出劳动力30人,全年可增加集体收入9万元。由村集体领办农业公司,与企业联营50亩流转土地,实行包菜等订单式蔬菜种植,村集体可增收5万元。最近,该村投资 70多万元,新购置3辆垃圾清运车,为周边单位提供服务,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
|